热点资讯
安全股票配资平台 你的位置:正规股票配资平台_安全股票配资平台_炒股杠杆正规操盘 > 安全股票配资平台 > 什么是股票融资 一群基层战士,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历史
什么是股票融资 一群基层战士,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历史发布日期:2024-08-02 18:04    点击次数:86

什么是股票融资 一群基层战士,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历史

当曾克林在前所车站面对苏联红军黑洞洞的枪口时,他怎么也不会想到:

正是从这一刻起,他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历史走向。

一、至暗时刻

这是一个很多人都不知道的至暗时刻。

在日本投降后,美苏双方齐刷刷站到国民党一边,要求中国共产党放弃武力斗争,加入国民党为首的“联合政府”。

远在天边的美苏领袖不了解、也不关心中国的国情,但是主席太清楚蒋介石。

权力就是武力,武力就是权力——这是蒋介石唯一认同的真理,也是那个年代中国唯一的真理。

主席早就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枪杆子里面出一切东西。共产党放下武器,加入蒋介石的政府,绝无可能像欧美人想象的那样和谐美好,恰恰相反,这几乎等于宣判中共的死缓。

然而,美苏根本就没有给主席辩解的机会。

斯大林在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协议》后,连续给主席发来两封张牙舞爪的电报,明确要求中共不得开启内战,否则“中华民族有毁灭的风险”。

面对全世界最强大国家的威胁,中共不得不停下脚步,主席被迫答应了老蒋的“邀请”,前往重庆谈判。

在这一刻,一切似乎都失去了希望。

然而,在这个短暂的至暗时刻,主席并没有放弃。

尽管苏联在表面上已经和国民党搞在一起,但主席却敏锐地发现,这个中苏同盟与其说是同盟,不如说更像是双方高层的狼狈为奸,是为了利益而达成的“纯粹外交协议”。

主席认为共产党在东北一定还有机会:

外交是外交,党的关系是党的关系,只要不影响苏联公开的外交义务,他们实际上还是会支持我们的。

因此,主席没有对此刻正奔赴东北的部队下达任何“停止前进”的指示。

但是,主席毕竟也是人,不是神。虽然主席的判断相当乐观,但是东北苏军是不是真的会帮中共?其实主席自己心里也没底。

前往东北的战士们,到底会收获什么呢?

枪弹、炮火,还是鲜花?

主席带着担忧登上了前往重庆的飞机。

等飞机到了重庆,主席立刻就知道自己不会再有时间操心东北的事——他刚刚走下飞机,密密麻麻的欢迎人群一拥而上,叫人连喘息的空间也没有。

重庆没有战场上的硝烟,却有记者手上的长枪短炮。

主席和蒋介石的正面交锋开始了,而八路军、新四军的各路人马向东北的大进军丝毫未停。

很快,八路军的先头部队和苏联军队相遇了。

二、会师

曾克林部是冀热辽军区的先锋,也是整个八路军进军东北的先锋。

8月11日,冀热辽军区司令李运昌收到了延安发来的重要指示:

延安总部命令第二号

为配合苏联红军进入中国境内作战,并准备接受日、“满”敌伪军投降,我命令:

一、原东北军吕正操所部由山西绥远现地,向察哈尔、热河进发;

二、原东北军张学思所部由河北、察哈尔现地,向热河、辽宁进发;

三、原东北军万毅所部由山东、河北现地,向辽宁进发;

四、现驻河北、辽宁边境之李运昌部即日向辽宁、吉林进发。

总司令 朱德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一日五时

作为最靠近东北的军区司令员,李运昌立刻进行全体动员,他火速调动8个团、2个支队1万多人,分三路(承德、赤峰、锦州)向东北进军。

其中,十六军分区司令曾克林、副政委唐凯最靠近锦州,负责指挥两个团和朝鲜支队共4000余人直接向山海关、锦州进军。

接到任务后,曾克林仔细研究了前进路线:此时山海关仍有日军600余人、伪军1000余人,拒绝向八路军投降,而八路军手上没有攻坚用的重型武器,强攻山海关必然旷日持久,且伤亡不小。

于是,曾克林决定绕开山海关直奔锦州,尽快进入东北,完成中央交办的“配合苏军作战”任务。

曾克林

8月29日,曾克林率部走九门口越过长城,成功进入东北。

进入东北后,走在队伍最前面的侦查连长董占林表现生猛,他率领区区一个侦察班就大胆“包围”了前所车站,并通过谈判让前所车站的400名伪军守军全体缴械投降。

就在曾克林率部进驻前所车站时,他得到了期待已久的重要情报:一支苏军侦察小分队正在向这个方向赶来。

曾克林非常高兴,却也有些忐忑,因为他也不知道,这些从来没见过的“苏军”到底是什么样子,又是什么态度。

但是,既然中央都说配合作战,他们自然就是朋友吧?

抱着这样的信念,曾克林让部队在路旁摆出了四列纵队,欢迎苏军到来。

苏军来了,和传闻中一样威风,区区六七十人,却开着五辆车,拖着一大一小两门大炮。

曾克林满面笑容地迎上去,却正正撞上苏军警惕的枪口——看见曾克林的部队后,苏军快速下车,摆出了标准的战斗队形。

在异国他乡,面对完全陌生的一群中国人,苏军当然不可能放松警惕,事实上,苏军把曾克林他们当成了伪军。

曾克林赶紧上前解释,但是苏军的中文翻译是个蒙古人,非常难以沟通,尽管曾克林急得满头大汗,苏军的警惕心却越来越重。

就在双方剑拔弩张、眼看就要擦枪走火之际,副政委唐凯突然撸起袖子,把手臂高高举起。

苏军看到他的手臂,愣了一下。

唐凯的手臂上,刺着一个镰刀和锤子的刺青。

“格米尼斯特!”苏军中有人大喊。

这个词的意思是共产党。

“是的,格米尼斯特!我们也是共产党!”这一次,唐凯自豪的宣言,苏军似乎听明白了。

终于,侦查科长带着翻译跑来。

苏军少校笑着向曾克林张开了双臂。

在距离双方高层千里之外的东北,中国和苏联的共产党军队拥抱在一起。

他们的队伍紧密地融合起来,大家用俄语和中文高呼着:“共产党万岁!”“斯大林万岁!”“毛泽东万岁!”

在这一片欢乐的气氛中,曾克林突然想到:山海关在日军手上,后续部队出关还是极不方便,既然现在有了盟友的大炮,何不回头把山海关打下来?

曾克林尝试这把这个想法一说,苏军少校居然爽快地答应了——甚至都没找上级做什么请示。

8月30日,曾克林和苏军少校共同指挥部队向山海关出击,他们中没有人意识到,他们手上这支小小部队,具有一个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性质:

这是一支中苏联军。

在没有任何高层授意的情况下,共产党的基层战士们自发地组成了这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联军。

如果列宁同志看到这一幕,一定会很高兴的。

30日下午,曾克林向山海关发动进攻,在苏军炮火的威慑和帮助下,部分守军逃离了岗位,少量负隅顽抗的日军则被打得溃不成军,当天晚上,曾克林就攻占了山海关,将进出东北的咽喉牢牢把握在中共手上。

高兴的曾克林绝对不会想到,这场精彩的山海关之战,只是他一系列传奇的开始罢了。

三、进沈阳

攻占山海关后,曾克林仍记挂着8月11日中央交给他的重要任务,即“火速进军东北”。

因此,他在山海关只做了短暂休整,随即立刻率部出发,马不停蹄的向东北继续挺进。

曾克林此时万万没想到的是,中央的任务,此时实际上已经发生了一些小小的变化。

8月28日,在仔细研究了斯大林发来的电报之后,主席和刘少奇认为接下来的任务一是奔赴重庆谈判,二是让部队继续前往东北,考虑到苏联的态度,进入东北的部队需要低调行事,尽量减少苏联“外交上的顾虑”。

因此,中央在8月29日发出电报,要求各部在“不直接影响苏联在外交条约上之义务”的前提下,“应迅速出发”,“越快越好”,秘密进入东三省。

在命令中,中央特别强调,进入东北之部队应“化名东北军或义勇军”,“不要声张”,“不要坐火车进入大城市”。

然而,由于八路军通讯设备的落后,曾克林根本就没收到这个命令。

而为了尽快前往锦州、沈阳,曾克林自然而然的选择了军队最合适的交通工具——火车。

不仅如此,曾克林他们还把火车打扮得五彩缤纷,车头上挂了红旗,车身上贴满了花花绿绿的标语。

这辆花枝招展的列车在东北平原上快乐的奔驰,一路倒没遇见什么麻烦,事实上,包括锦州在内的各地基层苏军很配合曾克林工作,把很多地方都交给八路军管理。

然而,当这辆花花绿绿的、载满了八路军的火车进入沈阳之后,情况顿时紧张了起来。

由于事先没有得到任何消息,沈阳苏军如临大敌,他们直接派军队将火车包围,并且不允许八路军下车。

一开始,曾克林以为又是翻译的问题(苏军翻译还真的又是个蒙古翻译),但是这一次却不是。

真正的问题在于,沈阳苏军并非不知道八路军的身份,但是作为大城市的守卫部队,他们必须维持苏联的外交政策。

什么政策?根据《雅尔塔协议》和《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精神,苏军只能把东北交给国民党,不能给共产党。

这下子,曾克林说破大天也没用了。

曾克林只能暂时让部队在火车上待着,走也不是,不走却也没别的办法。

作为共产党的一名中级军官,曾克林知道自己的身份地位有限,恐怕很难改变什么大局。

然而,曾克林想错了。

这倒不怪曾克林,因为任谁也不会想到,曾克林在东北这一系列的猛打猛冲,居然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历史走向。

四、斯大林

当苏军联合曾克林打下山海关的消息传到苏联的时候,斯大林是皱着眉头听完的。

对中共,斯大林非常纠结。

在签署雅尔塔协议时,斯大林心中几乎没有中共的位置,他对于苏联得到的东西实在太过高兴,根本想不起要如何安排中国这支弱小的共产党。

但到了今天,雅尔塔协议真正执行的时候,斯大林却发现,中共部队主动闯入东北这件事情,似乎怎么处理都不对。

在苏军进入东北后,与东北当地人相处出现了巨大困难,双方语言不通,文化不同,沟通起来成本巨大,而苏军本身军纪问题不小,又是短期占领军,在东北各地都惹出不少冲突。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共来东北了。

苏军非常希望有人能协助他们管理地方事务,而同样身为共产党的中共无疑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也正是因此,在高层命令还不明确的情况下,大量基层苏军主动把很多地区交给了八路军来管理,双方相处得非常融洽。

斯大林知道,在这种时候,单纯通过行政命令已经不可能让中共撤出东北,唯一的手段只有武力。

也就是说,如果斯大林要遵守刚刚签署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那么他就必须与中共彻底决裂,直接用武力把中共赶出东北。

不用我说,你们也知道这个决定有多难下。

无论斯大林本人有多不重视中共,在其他人任何人看来,中共都是苏联的“朋友”,更重要的是,在苏联内部也是如此。

主动、公开背刺自己的“朋友”,在政治上是一个巨大的自杀行为,而这样的背刺换不来任何东西,唯一的好处仅仅为了讨好国民党——这对斯大林来说并没有诱惑力。

更何况,斯大林此时已经对国民党非常不信任,在日本投降之后,国民党几乎是立刻乘坐美国舰船直奔华北,眼看已经来到了东北的大门口。

近日,海通证券被上交所通报批评,主要因公司多个首发保荐核查工作履职尽责不到位,投行质控内核部门对尽职调查把关不审慎,保荐业务内部质量控制存在薄弱环节等。

大摩预计,未来10年亚洲将吸引超过1000亿美元的人工智能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投资,届时东南亚将成为增长中心。亚洲电网的高可靠性、高基建速度、较低电价,使其AI电力需求落地速度远快于美国。

国民党来东北是无所谓,可是为啥坐的是美国船?美国人是不是也要跟着来?

妈的,雅尔塔协议到底还算不算?

想起杜鲁门的嘴脸,斯大林简直是烦恼不已。

恰恰就在这时,又一个突发事件成为压倒斯大林的最后一根稻草。

就在曾克林出现在沈阳后不久,在中国西北的新疆地区,10架苏军飞机轰炸了国民党新疆驻地,驻守沙子山的五七一团的两个连全部被炸死,此外还炸死新2军司令部的勤务兵数人。

这件事情的发生,无疑导致苏联和国民党关系趋于破裂边缘。

反正已经撕破脸,那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让八路军也进来搅局好了!

9月6日,斯大林复电沈阳苏军,同意接待八路军。

在火车上百般无聊的曾克林绝对不会想到,他一往无前的误打误撞,居然直接改变了斯大林的决策,彻底撞开了东北的大门。

如果说,攻占山海关是打开了东北物理上的关隘,那么从这一刻起,东北真正向中共敞开了大门。

五、遍地黄金

9月6日,沈阳苏军对曾克林态度来了个180大转弯,不仅撤走部队让八路军自由下车,还热情地欢迎曾克林接管城市政务。

9月7日,苏军克拉夫琴科上将宴请曾克林,亲切地对曾克林说:“我们现在...称你们为同志,我们是同志式的谈话。”

上将对曾克林说,在此的中共军队,叫八路军不行,因为苏军不能接待八路军,但是,八路军可改名为东北人民自治军,因为“自治军就不会受到条约的限制。我们可以在东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其实,哪怕是上将也不敢擅自做这样的决定,如此大胆决策实际出自马林诺夫斯基元帅之手。

元帅本人亲自参加了曾克林这次晚宴,不过为了避免外交危机,元帅隐藏了自己的身份。

而这,就是莫斯科正式授权帮助中共的开端。

曾克林大喜过望,立刻着手开始做最重要的事:抢人,抢装备!

在苏军的帮助下,中共部队以沈阳为中心,分五路接管辽宁境内各城市的工厂、军用仓库,收缴了大量日军武器弹药。

在沈阳苏家屯日军军火仓库,包括曾克林在内的中共官兵“不顾疲劳,先后拉了三天三夜,拉出步枪20000支,轻重机关枪1000挺,还有150门各种口径的迫击炮、野炮和山炮”。

在锦州日军北大营,中共缴获了“步兵炮、迫击炮218门,重机枪、轻机枪216挺,步枪3200支,手枪150多支,炮弹100余箱,各种子弹50000余发,汽车20余辆”。

后来,曾克林甚至还要来了日军停在锦州小岭子飞机场的十几架飞机。

装备有了,人呢?

人更多!

根本不用费什么力气,在街上一号召就有大量新兵入伍,曾克林带进沈阳的4个连很快就发展到4000多人,此外还改编了近万名保安队。在短短一周时间里,曾克林的队伍一下子变成了20000多人。

原先不到一个团,现在变出两个师,而且个个都装备新式武器,穿着崭新的军装,别提有多神气了。

满面红光的曾克林此时唯一的遗憾是,他们随身携带的电台功率太小了,东北这么好,却没办法通知中央!

没想到,曾克林这个遗憾居然马上又被解决了:苏军代表找到曾克林,表示想和中共中央取得联系,请曾克林协助。

曾克林大喜过望:

“那就去延安把!”

六、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9月14日,一架苏联飞机突然出现在延安上空,并很快降落在延安修建的临时机场上。

由于事先没有任何消息,哨兵们都非常紧张,握紧手中的步枪。

机舱门打开了,曾克林迫不及待地钻出机舱,高声大喊:“快去报告!我从东北来!我把苏军代表请来了!”

留守延安的刘少奇、朱德们每天都在盼星星盼月亮,就盼着东北有消息,没想到有同志居然从东北飞来,还带着苏军!这简直让他们高兴坏了。

苏军的贝鲁罗索夫上校是苏联人精心挑选的代表,上校这个职位不高不低,谈判没资格,传话正合适,而且万一今后出了什么幺蛾子,高层还能翻脸不认人。

一本正经的贝鲁罗索夫向中央传达了如下消息:

一、按照苏军统帅部的指示,蒋军和八路军进入东北,应按照特别规定的时间。

二、苏军退出满洲之前,蒋军和八路军不得进入东北。

三、因八路军单独部队已进至沈阳、平泉、长春、大连等地,苏军统帅请朱总司令命令各部队退出苏军占领之地区。

四、未经苏军允许进入东北之蒋军部队,已被苏军缴械。苏军统帅部转告朱总司令,苏军不久将撤退,届时中国军队如何进入东北,应由中国自行解决,我们不干涉中国内政。

如果仔细看的话不难发现,这位代表虽然说话干巴巴的,但是顺序却是经过精心设计,前面都是外交语言,最有深意的一句话被放在了最后。

“中国军队如何进入东北,应由中国自行解决,我们不干涉中国内政。”

仿佛担心中共听不懂暗示一般,贝鲁罗索夫最后专门补充了一句:“我的上级马林诺夫斯基元帅,不论对总司令个人还是对八路军,均抱深厚之同情。”

要是拍电影,这个时候贝鲁罗索夫上校应该聪明地使个眼色,可惜这位一本正经的上校到最后仍然是不苟言笑。

话已经传到,剩下的只能是“懂得都懂”了。不过其实也不要紧,因为剩下的话,都让曾克林说了。

当天下午,中共中央就听取了曾克林的报告,至于曾克林到底说了啥,第二天中央发出的电报写得非常清楚:

我冀东军区十六分区司令曾克林奉令率一千五百人于日寇投降后,向东北前进,曾配合红军打下山海关、兴城、绥中、锦州、北镇等城,于九月六日进入沈阳城,并被红军委曾为沈阳卫戍司令,昨日随红军代表由沈阳飞抵延安。

据曾报告东北情况如下:

(一)曾克林部队现已发展到二万余人,全为新式装备,从山海关到沈阳各城均驻有曾部。曾率四个连到沈阳一星期,即发展成四千人。并收编保安队万余人。

(二)原在东北做苦工我八路军之俘虏一二万人,已组织八路军游击队若干股,并进入长春。

(三)国民党员从监狱释出后,甚为活跃,到处成立国民党部。

(四)在沈阳及各地堆积之各种轻重武器及资财甚多,无人看管,随便可以拿到。曾克林已看守沈阳各重要工厂及仓库,据说有枪数十万支、大炮数千门及弹药、布匹、粮食无数。武器、资财落于民间者甚多。

(五)扩兵极容易,每一号召即有数百人,并有大批伪组织武装均待改编。

(六)红军只驻大城市及要道,各小城市及乡村无人管理,秩序很乱,伪组织等待交代或畏罪潜逃,土匪兴起并占领若干小城市。

(七)红军不准许八路军及中央军进入满洲,但我们个别同志及我们部队不用八路番号者,都可帮助并委为卫戍司令、市长及其他重要职务。因而得以控制资财及发展武装。但凡打八路军旗子及公开用共产党员名义者,红军概不接洽,亦不给任何帮助。曾克林部因在沈阳挂上八路军臂章,即引起红军干涉,并派代表到延安要求八路军撤退。

(八)现在满洲最自由,一切人只要不带武器,不用八路共党番号,即可自由进入满洲,乘火车不要买票。

(九)我党在各大城市甚活跃,各地应设法抽调大批干部到东北工作。

简而言之,曾克林同志本来在东北就兴奋,见到中央领导就更兴奋了,他用最乐观的态度把东北的情况一通汇报,而中央同志听完这份报告,简直高兴极了。

其实,中央的同志并不只听取曾克林的一面之词,此前,东北各地的部队已经陆续回报东北“极好发展”。

9月11日,胶东区吕易电告:“红军某少将与之非正式接头。据称我在乡村活动,红军不加干涉,在大城市组织非武装之团体亦可。”

同日,冀热辽区李运昌报告:“与苏军指战员在山海关开盛大联合会,他们表示会援助我们。”

曾克林的汇报,主要还是把此前收到的消息具象化了。

而听完曾克林这份稍微有点乐观过头的汇报,中央同志脑海中的东北已经是遍地黄金。

天大的好事啊!东北遍地是物资武器,到处都可以扩兵发展,此时不去,更待何时?

为抓住这个“千载一时之机”,刘少奇连夜开会,征求主席同意后,将原定的南下战略正式转变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随即,刘少奇以中共中央名义电令南进部队改向东北,调去七大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22人。

别的人我就不列举了,主要是其中有个叫林彪的委员原本是要去山东的——其实他人此时已经在山东了——结果现在中央又叫他立刻出发,赶往东北主持大局。

除了调动主帅之外,中央要求各地迅速抽调军事干部出关,“华中二十个团,山东三十个团,冀察晋二十五个团,晋冀鲁豫二十五个团”,合计共百团干部,从班长、副班长、排、连、营、团长及事务人员、政治工作人员均配齐,唯独没有士兵——等着到东北去召。

中央在电报中如此形容眼下的任务:

“现在问题就是快的问题,一刻千金!”

9月17日,彭真、陈云、伍修权、叶季壮乘坐苏军飞机直奔东北,虽然在山海关加油时遭遇了一些小意外,但还是在9月18日成功抵达原张作霖的大帅府,中共中央东北局火速成立。

全国上下的共产党,全部动起来了。

很多人看到“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只看到了“向北发展”代表了共产党发展东北的决心,却没有看出这个决心到底意味着什么。

向南防御的意思是:南边的根据地,要放弃了。

中国南部的根据地直接放弃,南北中间的根据地选择性的放弃,留下的华北、山东和中原等根据地,也是作为东北的缓冲区而存在。

共产党的力量本来就弱小,主力赶往东北,意味着其他根据地将处于绝对劣势。

十万名共产党如同一道道红色的河流一般,从全国各地向东北涌去。

这是共产党全部的精华力量。

东北的胜负,就是全国的胜负。

此时,距离日本投降后仅仅一个月时间。

蒋介石还在东一张西一张,优雅而又又不失风度地出着牌。

共产党“啪”的一声把整副牌都甩了出去。

解放战争就这样开始了。

点评

今天就聊曾克林进东北。

曾克林身上有不少话题,今天先不讲他本人,讲的是他和他的这群战士们。

其实,曾克林本人并没什么特殊的,他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八路军中层军官。他带进东北的那群战士,就是一群典型的八路军战士。

但是,就是这群平凡的人,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历史。

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曾克林居然有这么重要,这是因为从“日本投降”到“苏联决定帮助我党”这段时间实在是太短了,还不到一个月,当时那个极度混乱的局面甚至都还没几个人看懂,苏联已经在东北给我们送军火了。

因为太短,所以反而过于复杂,所以绝大多数人选择了干脆忽略这一段,直接跳到“苏联给援助”吧,多么清晰易懂。

但事实不是这样的。

苏联要是真的支持我们,主席又何苦跑到重庆去?

现在大家都把这事看得很简单,其实主席去重庆这件事情,是在拿整个革命事业犯险。

老蒋当时为啥不把主席抓起来甚至杀掉,真的是因为美苏都保护主席吗?

杀掉主席有代价,但是只要操作够狠,美苏最多就是谴责两句,还能怎么样?投资在老蒋身上的钱那么多,为了一个大家都不喜欢的中共,还能说不要就不要了?

不是老蒋做不到,老蒋只是大意了。

老蒋是觉得,就算打内战,共产党也根本不够看,既然是必胜的战争,何必冒着国际舆论的风险搞主席,正常谈就是了。

说这些是为了让大家明白,只要能不去重庆,主席是坚决不想去的,之所以去重庆,是因为实在没办法了。

在日本投降的那一刻,苏联是坚定站在国民党那边的,不为别的,主要是为了外蒙古和东北的利益。

美苏都站在国民党那边,还打个屁啊?如果在那段时间里全面开打,中共撑不过半年就要完蛋。

在1945年8月15日到9月5日这短短的20天里,中共的天是灰暗的。

而这片灰暗的天,被曾克林打破了。

准确地说,是被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的基层士兵们打破了。

斯大林完全没有想到,中共军队违背他的意愿进入东北之后,居然一路畅通无阻,苏联的基层士兵不仅毫不阻拦,反而还主动、自发地欢迎中共军队的到来。

这不是政治和阴谋能够策划的同盟,这是共产党同志们之间自然而然的亲密同盟,是全世界无产主义者自发地联合在一起,是共产国际所倡导和向往的精神。

在中国,这一幕出现了,尽管很短暂,却改变了一切。

只有斯大林知道,原本斯大林和罗斯福签订的那个用来分割中国的雅尔塔协议有一条裂缝。

那条裂缝,叫做信任。

斯大林一丝一毫都不信任杜鲁门,这没毛病,因为杜鲁门也是防他跟防狗一样。

斯大林什么都不怕,就怕美国人进入东北,那样东北不仅当不成苏联的缓冲区,甚至还要倒过来变成苏联的软肋。

这还了得?

当国民党坐着美国船直奔中国北方时,斯大林心理忍不住的发毛。

恰恰就是在这个时候,中共出现了,和苏军非常自然地混在了一起,成为苏军非常罕见的亲切盟友。

于是,一切都是这么自然,斯大林再次捡起刚刚被他抛弃的中国共产党,至少,他们比杜鲁门靠得住。

你问是哪里靠得住?看看基层苏军的反应就知道了,这是一群天然的盟友!

就这样,中国历史改变了。

原本已经失去全部希望的中国共产党,再度走上了光明大道。

而这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是共产党最基层的战士们。

他们不懂什么高深的政治和谋略,曾克林甚至直到晚年写回忆录的时候还没搞明白当年苏军的态度是为什么转变了。

但是他们知道,眼前的这群人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通,双方甚至连正式的盟约也没有。

可是,大家都是共产党。

所以他们是朋友,不是吗。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国际歌》什么是股票融资